不大功夫,就包好五十多个饺子,金老师说够了不包了,你大老远过来也饿了,我去烧水煮饺子,你歇会。
沈丽霞看看碗里的馅和手上的面,差不多正好皮完馅光。
说剩的不多了,咱先包完,多的冻冰箱里,够你再吃一顿。
又包了三十多个饺子,金老师说,你手上剩的几个都擀成皮,咱中午先吃了它。
金老师知道沈丽霞跟她一样,喜欢吃蘸水饺子,水烧开后,先给俩人调蘸水。
从碗架上取下两只小碗,各放一小勺白糖,倒了适量的醋和酱油,给自己小碗里滴入香油,给沈丽霞小碗里滴入花椒油,再挖小勺油泼辣子放进碗里,香菜和蒜苗是早饭后就备好的。
金老师稳健的步子,沈丽霞看在眼里,心里很高兴,羡慕地说:“金老师,再过二十年,我们能有你现在的身体,真就享福了。”
“条件越来越宽裕,生活越来越富有,你们只能比我现在的状况更好。”
说话间,煮好的饺子,已经端出来一盘,金老师送到沈丽霞面前,让她先吃。
沈丽霞赶忙站起身,进了厨房,把另一盘饺子端出来,招呼金老师坐下,说咱俩一起吃。
吃过饭,沈丽霞坚持洗涮了锅盆碗筷。
金老师从客厅搬两把小椅子,放在阳台上,牵着沈丽霞的手,说今天激动地也没瞌睡了,咱俩就在阳台晒着秋分的太阳,品茶聊天,他们三点前准到。
年轻一代对节气的概念不深,一年里除了最冷的三九寒天和最热的三伏酷暑,其他的节气都没多少印象。
金老师说的“秋分”
,猛然提醒了她,想起下乡插队时的一句农谚:“秋分天气白云来,处处好歌好稻栽。”
金老师的老家也是南方,大学毕业后,直接分配到母校,几十年教师生涯,再没离开过讲台,这里早已是她的第二故乡。
沈丽霞就问:“金老师,你年轻时,也插过秧吧?”
“插过的,南方的秋分,是最忙的时节。”
话题从秋分聊到中秋节,绿茶淡淡的清香,在屋里飘散着,师生的情谊熙熙融融。
窗外的太阳,也难得像今天这么亮堂。
窗台上的几盆花,竞相开放,有秋海棠,蝴蝶兰,仙客来。
俩人有关花的话题,被敲门声打断,是他们几个来了。
沈丽霞紧走几步,拉开房门。
“沈大姐好,纪委那么忙,你也抽空过来,真是我们的榜样。”
楚大泉打着招呼。
一起来的还有钱以德、6佳轩、晟立功,等六七个同学。
进门时,手上都提着礼品,有米旗月饼,洛川苹果,户太八号葡萄,还有一箱蒙牛牌酸奶。
金老师热情地说:“你们能抽空来,我高兴得不得了,还买这多东西,我一个老太太咋享用啊。
都快坐下来,我给你们沏茶。”
沈丽霞赶紧接过金老师手中的纸杯,说她去倒水。
楚大泉说他们代表古都同学,不,是代表全班同学,来看望金老师的。
金老师坚持把苹果和葡萄,拿出来给大家吃。
言谈中,金老师知道了更多同学的进步,止不住满脸笑容。
当得知邛福来的身体状况时,情绪顿时低落下来,深思片刻,说道:“你们也年有半百,转告其他同学,事业要干,身体同样要紧。”
接近傍晚,钱以德提出来在楼下饭馆吃饭,金老师应声道:“好!
都来看我,老师请你们吃顿饭。”
说着话,她就从衣架上拿件棕色马夹,添在身上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