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考官口头提问,参选者自己将题目抄在答卷上,然后开始作答”
“考官的题目可能早有准备,也可能是一时兴起,所以我们不光要对考官进行分析,同时还要策划一些引导技巧,对不同的考官,引导他们出我们最容易作答的题目”
听着这些内容,小研究员连连惊叹,难怪现场不光有行为分析组的人,甚至还有测谎专家和微表情研究的情报部门同事。
因为孟溪在白天已经搜集到了大多数考官的身份,以及一些相关信息。
她们可以从孟溪以往的红砂镇记录里,找出许多和这些考官关联的记录。
比如孟溪以前调查市场的时候,曾路过某考官的宅邸,当时有一队送水果的小贩正在宅邸门口和宅内的管家结算订单。
孟溪的摄像设备正好拍下了这一幕,研究员们可以根据这一幕的水果数量,两人闲谈的内容,对考官家庭构成进行一定的推测。
这样类似的片段还有很多很多,都是孟溪在红砂镇到处活动的时候记录的。
曾经有许多小组对这些暂时无用的情报做过很多分类整理工作,现在它们派上用场了。
“只要我们捕获足够多的信息,就能够用这些信息,拼凑出每一个考官的画像。”
“多大年纪,做什么工作,喜欢什么,每天的生活轨迹如何,家里几口人,和每个家人的关系如何,他们晚上是否在一起吃饭,吃饭的口味又是什么”
“信息不足的部分,我们会根据其他类似阶层年龄的沙民建模,来进行补充。
我们的沙民行为大数据已经很丰富了,补充的准确度足以达到专项要求”
研究员点头,这个大数据研究她知道,就在她们子组的隔壁,两组的研究室很近,组员们中午经常一起去食堂吃饭。
那个子组的工作,就是根据各种拍摄来的异世界情报结合研究员们的行为研究成果,构建沙民的行为大数据,记录各年龄各层次的沙民的各种生活习惯,然后再用这些数据去训练一个分析沙民行为的人工智能,通过数据和人工的不断修正,让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各种沙民的行为建模。
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,只要给它一个沙民画像,它就能根据这个沙民的穿着打扮、动态表情、身处环境等信息,推测出这个沙民更多的相关信息,比如对方出现在这里是要做什么,他可能患有什么疾病,他今天心情如何,家里有多少人等等
当然不会每次都那么全面,也不会每次都那么准确。
尤其是现在还在起步阶段,能做出的推测准确率和丰富程度都不是太高。
但如果只是用来辅助,补充那些孟溪和专项小组还没有掌握证据的考官部分行为,暂时是够用了。
“这系统要是训练完善了,是不是还能传到孟溪的设备上以后她到什么人,除了自己凭经验判断对方的身份,还可以系统的推测选项”
“没错,不过还比较远就是了。”
“其实这技术最早应用是在民用的广告推送领域,商用民用那边做用户画像简直都做魔怔了。”
“不过这实战练出来的技术,真的有点厉害。”
“比如你搜个拖把,他们会根据其他搜拖把的人后来搜索的内容,给你推荐。”
“当系统发现和你类似的用户在搜了拖把,都会再搜一下吸尘器,那它也会给你推荐吸尘器。”
“以前是见什么人推什么广告。”
“现在改成了见什么人,直接把他的身份背景行为习惯展示出来。”
“见什么考官,出什么题”
“就是这样”
在各种说明、讨论、总结过程中,“选拔”
专项小组的第一次专项会议结束,所有组员们按照会议定下的工作日程,连夜投入对孟溪参与选拔的支援工作。
第二天早上,专项小组拿出了第一批工作成果。
一本字典厚的考纲精讲模拟考题大全,以及一本比字典薄一点的应答策略。
晨间通讯开始的时候,即便不见孟溪的画面,大家也知道异世界的孟溪在对着这两本大厚愣神。
“我们会越做越薄的。”
通讯组转达工作组指挥中心的话。
“已经很厉害了。”
孟溪是挺惊讶的,一晚上能把十几本浓缩成两本,真的很厉害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