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惜今时不同往日,他原本的官场关系网,全都用不上了。
又不能行卷,py交易也不可能了。
换句话说,得靠自己的真本事。
不过这样也好,杨绾是自信的人,觉得这种公平的规矩,正好显示出自己的本事!
第一道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交卷了。
区区写诗,哪里能难倒他!
马上第二道题了下来,上面也只有一句话:
在不加农税的情况下,如何为国聚财,至少提出三种以上的办法。
这尼玛怎么搞?
看到这题,杨绾有点懵。
他硬着头皮胡乱写完,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。
写完以后又看了一遍,只觉得通篇废话,都是类似于:因为价格很高,所以在市面上卖得不便宜之类的废话。
洋洋洒洒一大堆,却又言之无物。
他长叹一声,将第二题交了上去。
不过杨绾想起科举的告示,上面说的是“以长取材”
。
换言之,某一题答得很烂不要紧,只要有一题能答得好,就能进入后面的面试环节。
杨绾终于还是恢复了一点信心。
他拿到了第三题:
现在你是礼部尚书,要为国取材。
请设计出你所想的科举考试制度细节,以及考试流程,越详细越好。
不求面面俱到,只求有可取之处。
说这个老子可不困啦!
看到此题,杨绾大喜过望。
如果是其他考生看到这道题,那简直就想立刻冲出贡院把出题的考官给砍了!
但是对于杨绾来说,这道题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。
作为平日里的“键政达人”
,杨绾对基哥时代的科举早就不爽了,曾经内心有很多阴搓搓的想法,也曾经幻想着“假如有天我身居高位,要如何如何”
的幻想。
这不,“键政”
的机会来了!
杨绾奋笔疾书,洋洋洒洒一大通。
他认为开元时期的“地方贡举”
,已经成了当地大户与当地官员勾结敛财的工具,早就失去了初衷,地方上选上来到长安参加进士科的,都是些废物。
如今也没必要恢复这样的制度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