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文反问。
“对的,我们需要塑造一个空中英雄,他不能依靠运气,而是拥有远别的飞行员的技艺和天赋。”
“行吧。”
方文同意了,但对接下来的采访,却没了兴致。
他按照军官的话回复,主持人看出些东西,随即结束了对他的采访,转向另外三位。
对于霍华德来说,这种采访让他感觉压力很大,大到就算是用母语回答都结结巴巴的程度。
主持人只好掐掉这段,补充录音:“霍华德先生不懂中文,又正好有点嗓子不舒服,不能进行采访,我简单说下他的情况。
他是中华航空公司的机械师,也是方文的朋友,在行动时,两人结伴同行,是个不错的国际友人。
现在接受采访的是航空队机枪手谢本贵,他是唯一的军中人士,让我们听听他对本次行动的评价。”
对于谢本贵的采访,直接略过了身份,显然是不想在采访中涉及广东航空队的信息。
谢本贵也知道这些,很配合的回答:
“飞行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他们需要强健的体魄和耐力,应对长时间的高空飞行驾驶、以及应对各种紧急情况,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知识,心理素质也要过关。
但这些都是飞行员的基础要求,有些天赋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的。
就像方文,他可以根据熟悉的地形完成独立夜间驾驶,却不会飞错航行,也可以在高空目测投弹命中目标,这是很难得的。
我们这次的任务之所以选择方文参加,就是因为他的这些天赋。”
“很感谢你的专业回答,现在是最后一位采访者,年仅十八岁的潘家峰,作为一个学生,你是怎么加入行动的?”
原本表现的很紧张的潘家峰,在轮到他的时候,竟然挥的很好。
“我原本是在舅舅家,那天舅舅接到一個电话,是方文大哥打来的,他请求我舅舅印刷一批传单,说是晚上在上海投放。
我正好听到飞机里缺一个散传单的人,就求着上了飞机。”
“就这样上飞机的?你胆子真够大的。”
“是啊,在学校我的体育很好,力气也很大,正好适合做这个。”
“嗯,也就是说,你大前天夜里参加了上海夜飞,昨天又参加了空战,这种经历是你的同龄人不可能做到的,你未来会不会也成为一名飞行员呢?”
“当然想啊,我还想拜方大哥为师,跟他学飞行绝对不错。”
“这也可以,我期待以后能乘坐你驾驶的飞机。
好了采访到此结束,希望下次采访的时候,会是在上海进行。”
美灵顿电台的录音采访完成,一行人乘坐军车离开了机场。
第二天,美灵顿电台就播放了这段采访录音。
电波在上海各区传播。
弄堂里,拥有收音机的人家,主动将收音机摆放在阳台上,让过道里的邻里可以一同听到。
租界里的小洋楼、洋行内,也有形形色色的人聚坐在收音机前,讨论着。
随后,各家报纸也刊印了他们的专刊文章。
透过这些录音和文字,让上海民众更清楚的知道了空战当天生的事情。
也通过这个宣传,大大提高了抗战士气。
对于这次的空战,日方也做出了对应手段。
黄浦江上的战舰不再是陈兵江面,而是每天排出两艘,保持对闸北区的炮火压制。
同时,空中的舰载战斗机巡航次数也更加频繁,从8点开始,变成了五六点就有小批量的战机出现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