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遵见状,当机立断,立即便下达了将令:
“快,快叫前锋营随我御敌,韩将军、桓太守,你们立即领着其余两万人等返回徐塘北岸,保护大都督!”
胡遵明白,此时此刻如若让吴军抄了北边大都督司马昭的大营,那自己就算有十颗脑袋,都不够砍的,所以他决定亲自留在坝上抵御突袭的吴军,让韩综和乐安太守桓嘉两人火速带领大部北上保护司马昭的主营。
夜色中,数万魏军看不清楚对面究竟有多少人马,毫无准备的魏军惊慌失措,一见大部分同伴向北跑去,竟然争相逃窜了起来!
“快跑啊,吴军来了!”
“救命啊!
好冷啊,好冷!”
一部分魏军在胡遵的指挥下倒也恢复了一定的战斗能力,但魏军整体的崩溃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态势。
诸葛诞发现敌情后,立即抽调了一部分兵卒赶去了东边大坝上救援,可胡遵麾下的魏军此刻混乱不堪,援军阵型时时被自家溃军冲散,根本无法有效作战。
胡遵勉励支持,混战了足足两个时辰之后,天色终于泛起了鱼肚白。
();() 就在这时,远处南北两方再次传来了阵阵的喊杀声,浑身鲜血的胡遵极目远眺后,绝望的发现,这两支部队并不是自己心心念念的魏军。
这当然是诸葛恪和吕据的两路大军!
胡遵见麾下将士过于恐慌,已经到了指挥失灵的地步,无奈之下只能也向北逃去,魏军上下见主帅也逃了,军心彻底溃散,争着抢渡起了浮桥,成千上万的魏军争着挤着过桥,一时之间竟将浮桥塞得满满当当,此刻摇摇晃晃的浮桥之上尽是被挤住而动弹不得的大魏甲士,南岸慌不择路的士卒却仍旧还在疯狂的往桥上塞!
已经过桥的胡遵眼看着摇摇晃晃宛若秋千的浮桥已经岌岌可危,急忙嘶吼着下起了命令:
“不要挤,不要上桥了,南岸的将士们,不要再上桥了,退后,退后!”
可此刻魏军人人都想活命,哪里还肯听胡遵的命令,就这样,摇摇欲坠的浮桥终于不堪重负,‘啪’的一声超载断裂了!
上万魏军有的因拥堵而落入刺骨的冷水中被活活冻死,有的甚至因互相践踏而活活被挤死、踩死、压死!
至于率先北归的韩综、桓嘉两人,直到此刻还没有来与胡遵汇合,估计也已是凶多吉少!
在亲兵的拥簇保护下,成功跑过浮桥的胡遵,此刻无计可施,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没来得及渡桥,留在徐塘南岸的大魏儿郎被吴军残忍的屠杀,绝望懊悔到极致的胡遵此刻伤心欲绝,竟忍不住趴在徐塘北岸上嚎啕大哭了起来:
“我大魏的儿郎们啊,是我胡遵对不起你们......”
胡遵那摧人肝肠的哭吼声,南岸魏军的惨叫和吴军的怒吼声,伴随着呜咽的西风,就这样宛若哀乐一般顺着长江东入大海去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“仓啷!”
一声脆响,一只精致的玉碗连带着粥汤一同劈头盖脸的砸到了传令士兵的身上,玉碗摔在地上,碎裂成了片片残渣。
头一回担任主帅麾军征伐的司马昭,本来对此次大战充满了无尽的希望。
正在用早点的他,在得知了前线惨不忍闻的败报后,瞬间便被怒火冲昏了头脑:
“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!
我整整七万大军,诸葛诞、胡遵深通战法,韩综、桓嘉号称勇武过人,怎么可能死伤这么多!
怎么可能!
混账!”
那满身汤水、跪伏于地的传令兵,见司马昭发了这么大的火,静静的趴在地上,不敢再接着说话,就连头也不敢抬起来。
这时,帐内随侍一旁的安东将军司马——王仪开口了:
“大都督,战败已成事实,您又何必动怒呢?那诸葛恪此刻士气正旺,恐怕还会趁机北犯寿春新城,将军有时间发火动怒,还不如趁早安排防守!”
这个王仪,乃是本朝名士王修之子,其本人近年来也因一身才华得以声名鹊起,司马昭因其通晓兵略,所以才将其选拔为了安东府司马,专管安东府的军务。
这个王仪一向性子孤傲,且不畏权贵,因此此刻才敢如此直接的劝解司马昭。
司马昭此刻怒气不止,反而又受了王仪的‘顶撞’,心情瞬间更差了,他此刻紧紧握着腰间宝剑的剑柄,朝着王仪的方向走了两步:
“王司马,此次大败,如若军情真的属实,实在算是我大魏立国以来最惨的一场败仗,我军死伤之数,只怕只有赤壁大败才能与之相比!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