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达文学网

第57章 即使面对千万人阻挡毅然独行(第3页)

"

那时的人类不过是野兽口中的食物罢了。

就算有幸逃脱野兽之口,也会死于寒冷、饥饿、疾病……

直至有一天,名为燧人氏的非凡之人教会了人们使用火。

从此,人类开始与野兽产生了区别。

有了火,人类不再畏惧黑夜中的野兽,因为野兽害怕火而人类不怕。

有了火,再也不必食用未经烹饪的血肉,能够将捕获的野兽皮毛烧掉,享用熟食。

有了火,还可以将硬木前端烧焦,制作成标枪或长矛,也能利用火烧弯木材,制成弓箭。

最重要的是,有了火,便拥有了安全明亮的漫漫长夜,用于繁衍后代,闲聊交流,或是岩石上绘画。

然而此时的人类

实际上,这句话并非指天地间充满暴虐,而是在阐述,在天地看来,世间万物皆平等相待。

人类自诩万物之灵,但在天道法则下,人类与草木、野兽并无本质区别。

但是,

若人不甘于成为野兽,又该如何?

天道不容许这样的逾越!

因此,

圣贤现世,以人道理念替代天道法则!

圣贤现身,以人道理念取代天道法则。

这就是所谓的三代盛世治理!

三代盛世的本质,即是圣贤治世!

然而自春秋以来,圣贤之人不再涌现。

所谓“春秋无正义之战”

国家间的征战往往源于国君及国内大贵族出于私利动战争,屠杀他国百姓,这恰好印证了那八字真言。

礼崩乐坏,人心不复淳朴!

在春秋初年,年轻的孔子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。

于是他拜访了众多当时的贤哲,其中就有提出“道”

对于人的影响的开创者——老子,即后来被称为老子的人物。

老子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,相当于后世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位置。

孔子提及天下礼乐崩坏的情况,认为倘若如此下去,圣贤消失,世界必将陷入混乱,人类将与禽兽无异。

因此,孔子坚信,礼作为规范,不可或缺!

然而,老子对此并未做出明确回应。

面对老子的沉默,孔子愤而周游列国,收授七十二弟子,致力于教化天下。

其教诲的核心只有一个字,即“礼”

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礼乐秩序,他曾闻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助孙桓子,并欲给予回报。

卫国人欲赐予其封邑,仲叔推辞,只请求拥有特殊的礼仪待遇。

孔子得知后震怒,表示:“遗憾的是,还不如多给他一些封地。

因为礼器和名分,是不能随便授予别人的。”

对于孔子而言,礼乐这种区分社会阶层、标识身份地位的存在至关重要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最新更新
    新书入库
    热门小说推荐

    ...

    ...

    ...

    ...

    ...

    ...

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