缪三水门下大弟子登擂与书生交战。
只见书生抽出春雪剑,连绵剑气在台上游走,逼得对手无法靠近。
“吉日维戊,既伯既祷。
田车既好,四牡孔阜。
升彼大阜,从其群丑。
“
书生吟诗挥剑,一道仁德之气随剑奔走,似蛟龙之形。
“诗经剑诀,儒门的一贯手段。”
罗万剑目光闪烁,盯着书生的剑法路子仔细研究。
杨玉多年不曾见这套剑诀,脸上不禁流露几分怀念。
诗经剑诀号称剑招三百式,是儒门二十八脉公认的基础。
但各学脉传承不同,思想不同,对《诗经》理解注释亦有不同。
因此在“三百诗经剑”
的基础上,儒门各脉扬出自己的风格。
小时候,儒门大贤入宫教导读书之余,也会给他们展示剑术。
没错,这个时代的儒门大儒或许存在武力弱小者。
但绝对不存在,不懂剑术的大儒。
君子六艺的射与御,都需要一定体力。
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儒,在这个时代并不存在。
三百诗经剑,更是每一位儒门弟子的必修课。
据说,自儒门武道大宗师韩愈改良三百剑式后,这套剑式也有了入圣的可能。
书生剑走蛟龙,仅凭一套基础剑法,就把对面的吞云境武者压着打。
“此人已有几分宗师气象。
想不到儒门这些年行走江湖,倒是多了一些武力卓绝的后生。”
杨南天好奇问:“你精通剑术,可看出此人是哪一脉?”
罗万剑略有迟疑。
“他的剑气带着凛然正气,有浩然一脉的味道。
但更有化圣之相,似乎……似乎是孟轲那几脉的路数?”
杨玉忽然一笑:“大师把他师承往孟公那头靠,可真真是得罪人呢。
这位先生若知晓,不定如何嫌弃你埋汰人。”
“哦?小兄弟瞧出他师承来历?”
“仅从剑法看,我和大师一样,只看到一点‘化圣’痕迹。
但除剑法之外,他用的剑也是传承。”
儒门自诩百家之显学,昔年汉武帝独尊儒术,更让儒门大兴,与墨法农诸家不同。
千年间,儒门也有一套独有的境界体系。
仙道求“成仙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