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人不仅声音清越,身材更是高大,而且形貌昳丽,实在是一个邹忌那样的美男子。
“他是谁?”
看着那名谒者转身走回了官员队伍,皇帝对苗祀悄悄问道。
“这是征西将军的从子,常侍谒者皇甫郦。”
苗祀小声提醒道。
皇甫嵩的侄子?皇帝点点头,默默将此人记了在心里。
稽宣名之后,百官谢恩,按官职高低依次就坐于席上。
最前面是三公的座席,太尉马日磾、司徒王允与司空淳于嘉并列而坐,王允肩负录尚书事、总朝政等实权,故坐于中间,坐席略微靠前。
而在三公之后,九卿之前,则另有一排单独的座席。
汉时朝会,百官都是接席而坐,唯有尚书令、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三人在朝会上享有单独的座席,号称‘三独坐’。
不仅显示皇帝对他们的特殊礼遇,更是有在朝会时监察臣子、凌驾九卿百僚之上的权力。
此时尚书令由士孙瑞坐于中间,席上御史中丞桓典和司隶校尉黄琬对坐。
余者九卿及下属臣僚、议郎、博士等官都列坐在后。
就如同后世开会一样,甫一开始,皇帝得先讲几句场面话:“昨夜不慎着凉,今天早上头脑昏沉,故请太医令前来诊断,耽误了常朝的时辰,让诸卿久等了。”
众人皆告罪不敢。
趁着底下臣子谦让的功夫,皇帝又道:“以往听近侍说起民生如何多艰,黔饱受饥馑,常常易子而食,苟全性命于乱世而不可得。
我还以为是夸大,直到近来看了奏疏,又召臣子问询,才知道果真如此。
如今国事蜩螗,区区不贤之躯,难以济天下,还望诸卿勠力同心,矢志辅佐,兴祖业,除弊事,还百姓太平。”
这话说的冠冕堂皇,让人挑不出错来,皇帝把拿回批奏权的目的解释成了体察民生,要致天下太平。
有些本不坚定的臣子顿时就动摇了,如果皇帝夺回批奏权是为了一己私欲,那誓死也要一争,可若是为了治理天下?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