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历史的长河中,农民起义大多是由朝廷逼出来的,像燕子坞的慕容氏那样一开始就怀有野心的,实在是凤毛麟角。
比如方腊的起义,其实是在无奈之下的一种反抗。
方腊到底是不是个好人,谁也无法断定。
但从他在大宋东南几十年的行为来看,他确实做了很多好事,称他功德无量也不过分。
方腊最初的意图是以传教的方式行善事,聚集信仰,帮助修行。
《明神武典-神圣篇》中提到,神圣这个词,如果没有人的信仰和膜拜,又怎么能称之为神圣呢?
方腊数十年如一日地传教,留下了无数善举,同时也积累了无比的声望。
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。
好事是,方腊的声望越大,修行度就越快,未来的成就也就越高。
坏事则是,当他的名声传到皇帝耳中,就成了祸根。
皇帝忌惮方腊在东南六州的声望,蔡京则垂涎东南六州的财富。
东南的乡绅和商人对方腊保护百姓的各种善行深感痛恨。
于是,蔡京向皇帝献计,利用朱勔和应奉局这两枚棋子祸害东南,逼方腊起义。
朱勔擅长压榨百姓,且以江南苏州为应奉局的基地,从不深入东南。
当东南百姓生活无望、忍无可忍时,方腊即使不想起义,也得起义。
毕竟,他的摩尼教就在东南百姓中扎根,无论哪个州的百姓起义,作为摩尼教主的方腊,都会被尊为领袖。
如果方腊不同意,就是自毁根基,武道之路也将终结。
因此,对于方腊来说,看出朝廷的阴谋后,还不如自己掌控起义的进程。
万一他是个起义的天才,也许还能过一把皇帝的瘾。
自己当起义领袖,既能控制局势,又能尽可能拖延时间,加修行。
方腊并不愚蠢,相反,他很聪明,敏锐地意识到一旦起义,就是走向死亡的时刻,除非他是武圣。
然而遗憾的是,方腊维持已久的平衡局面被慕容氏打破。
方腊敢于在大宋东南肆无忌惮地杀贪官、除乡绅、保护百姓,打着摩尼教的旗号,自称江湖门派、武林势力。
如果大宋皇朝敢对他下手,整个大宋江湖都会动荡不安。
在众多武林门派的威慑下,皇朝也不敢太过放肆。
原本按方腊的计划,他打算以积粮固城、拖延起义的策略安抚信徒,忍受朱勔的剥削。
只需静静等待十年八载,就能顺利晋升武圣境界。
即使起义失败,方腊也能确保自己的安全。
然而,武夷山事件后,少林、丐帮受到大势压制,慕容氏起义,武当、峨嵋等武林门派得到好处,使大宋皇朝腾出手来。
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方腊只能强行突破到武圣境界,提前起义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