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,可感知的,名为“有”
;
无,不可感知的,名为“无”
;
当事物从不可感知变为可感知时,名为“生”
;
当事物从可感知变为不可感知时,名为“灭”
;
感知的主体,名为“心”
,亦名为“能知”
;
感知的客体,名为“物”
,亦名为“所知”
;
而世界,就是“心”
与“心”
所感知的“物”
的总和。
对每一个人来说,世界就是他她所感知的对象的总和。
不同的人所感知到的世界并不相同,世界是什么样的,取决于感知世界的心。
除了心所感知到的世界,没有其他的世界,或者说,讨论心所感知到的世界之外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。
在心可感知的世界里,没有绝对的“有”
,也没有绝对的“无”
,一切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。
变化,即意味着,有些因素在“生”
,有些因素在“灭”
,有些因素在聚,有些因素在散。
在心所感知的世界里,没有永恒。
一切可被感知的事物,有生即有灭,有聚即有散。
在生之后灭之前,似乎真实无伪地存在,在生之前灭之后,又了无痕迹,找不到任何一丝一毫的实质。
包括可被感知的人的身体、感受、思想、情绪、情感、意识等,均是如此。
既然在心所感知的范围内找不到永恒,那么作为感知主体的“心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