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手架搬过来,罗云倒挂金钩探进去,一件件取出来。
陶器还留存一点温热,这点温度不怕内外温度差,碎不了,开窑时机合适。
三个大陶罐,完好!
五个陶圆板,碎了一个,四个完好!
三个坩埚,完好!
三個铜锤模具,完好!
三个铜锥模具,完好!
一个狗盆,完好!
十八件陶器,只碎了一件!
石灰石,烧白烧碎裂了。
还是因为陶圆板没有彻底阴干,罗云等不及了,才烧制碎裂的!
陶窑的篦子裂了一条缝,宽一厘米,整个裂成两块。
可能是因为太厚了,上面的孔太多了,结构强度不够。
陶窑内外上下有压力,也有应力,堆放在上面的陶胚也有重量。
自身结构强度不够,才烧裂开的。
问题不大,裂了就裂了,没有碎就好。
回头缝隙填补上,不会碎,能堆放陶胚就行。
反正只使用几次而已,将就着吧。
这成品率,在这个年代,奇迹啊!
古代和现代陶瓷窑烧制成品率,无限接近百分之百。
甚至追求的不是成品率,基本不担心烧制失败,碎裂过多。
只追求釉彩,烧制出更精美的陶器瓷器。
但现在不同啊,要啥没啥,费那么大心力,烧制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成品率,相当不容易了。
要过来一个族人抱着的陶罐,擦干净灰,看到陶器呈非常匀称的灰白色,表面烧结的非常密实,没有微小孔隙。
指甲用力刮,基本刮不下来。
抱着在脚手架上蹭着刮,才能刮下来薄薄一层表层,和指甲刮之前低温烧制的陶器差不多,非常硬。
敲击一下,发出清脆的声音,听着像敲铁的声音,有金戈之音!
再检查其它陶器,全都一个样,非常硬,不容易刮掉表层。
陶窑烧制陶器果然不同,正规了很多,烧制成功率大增。
不仅颜色匀称,是更加好看的灰白色。
还烧结的更加硬,更加紧密,可能不会渗水。
碎了的陶圆板断裂面紧密均匀,和老家祖辈们留传下来的陶罐断裂面一样。
估计这个陶窑烧制温度达到了一千一百度!
窑不大,聚温效果好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